《太平广记》
作者: 李昉等十四人编纂卷第四百四 宝五(杂宝下)
肃宗朝八宝 灵光豆 万佛山 玳瑁盆 辟尘巾 浮光裘(有目无文) 重明枕
三宝村 火玉 马脑柜 岑氏
肃宗朝八宝
开元中,有李氏者,嫁于贺若氏。贺若氏卒,乃舍俗为尼,号曰真如。家于巩县孝义桥。其行高洁,远近宗推之。天宝元年,七月七日,真如于精舍户外盥濯之间,忽有五色云气,自东而来。云中引手,不见其形。徐以囊授真如曰:“宝之。慎勿言也?”真如谨守,不敢失坠。天宝末,禄山作乱,中原鼎沸,衣冠南走,真如展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。肃宗元年,建子月十八日夜,真如所居,忽见二人,衣皂衣。引真如东南而行,可五六十步,值一城。楼观严饰,兵卫整肃。皂衣者指之曰:“化城也。”城有大殿。一人衣紫衣,戴宝冠。号为天帝。复有二十余人,衣冠亦如之,呼为诸天。诸天坐,命真如进。,而诸天相谓曰:“下界丧乱时久,杀戮过多,腥秽之气,达于诸天。不知何以救之?”一天曰:“莫若以神宝压之。”又一天曰:“当用第三宝。”又一天曰:“今厉气方盛,秽毒凝固,第三宝不足以胜之,须以第二宝,则兵可息,乱世可清也。”天帝曰:“然”因出宝授真如曰:汝往令刺史崔侁,进达于天子。”复谓真如曰:“前所授汝小囊,有宝五段,人臣可得见之。今者八宝,唯王者所宜见之。汝慎勿易也。”乃具以宝名及所用之法授真如。已而复令皂衣者送之。翼日,真如诣县。摄令王滔之,以状闻州。州得滔之状,会刺史将行。以县状示从事卢恒曰:“安宜县有妖尼之事,怪之甚也,亟往讯之。”恒至县,召真如,欲以王法加之。真如曰:“上帝有命,谁敢废坠!且宝非人力所致,又何疑焉?”乃以囊中五宝示恒。其一曰“玄黄天符”,形如笏。长可八寸余,阔三寸。上圆下方,近圆有孔。黄玉也。色比蒸栗,潭若凝脂。辟人间兵疫邪疠。其二曰“玉鸡”,毛文悉备,白玉也。王者以孝理天下则见。其三曰“谷璧”,白玉也。径五六寸。其文粟粒自生,无异雕镌之状。王者得之,即五谷丰稔。其四曰“王母玉环”。二枚,亦白玉也。径六寸,好倍于肉。王者得之,能令外国归复。其玉色光彩益发,特异于常。卢恒曰:“玉信玉矣,安知宝乎?”真如乃悉出宝盘,向空照之,其光皆射日,仰望不知光之所极也。恒与县吏同视,咸异之。翌日侁至,恒白于侁曰:“宝盖天授,非人事也。”侁覆验无异,叹骇久之,即具事白报节度使崔圆。圆异之,征真如诣府,欲历观之。真如曰:“不可。”圆固强之。真如不得已,又出八宝。一曰“如意宝珠”,其形正圆,大如鸡卵,光色莹澈。置之堂中,明如满月。其二曰“红靺鞨”,大如巨栗,赤烂若朱樱。视之可应手而碎,触之则坚重不可破也。其三曰“琅王干珠”,其形如环,四分缺一,径可五六寸。其四曰“玉印”,大如半手,其文如鹿陷之印,中著物则形见。其五曰“皇后采桑钩”,二枚,长五六寸,其细如筋。屈其末。似金又似银,又类熟铜。其六曰“雷公石”,二枚,斧形。长可四寸,阔寸许。无孔。腻如青玉。八宝置之日中,则白气连天;措诸阴室,则烛耀如月。其所压胜之法,真如皆秘,不可得而知也。圆为录表奏之。真如曰:“天命崔侁,事为若何。”圆惧而止。侁乃遗卢恒随真如上献。时史朝义方围宋州,又南陷申州,淮河道绝,遂取江路而上,抵商山入关。以建巳月十三日达京。时肃宗寝疾方甚,视宝,促召代宗谓曰:“汝自(“自”原作“是”,据明抄本改)楚王为皇太子,今上天赐宝,获于楚州。天许汝也,宜保爱之。”代宗再拜受赐。得宝之故,即日改为宝应元年。上既登位,及升楚州为上州,县为望县,改县名安宜为宝应焉。刺史及进宝官,皆有超擢。号真如为“宝和大师”,宠锡有加。自后兵革渐偃,年谷丰登,封域之内,几至小康。宝应之符验也。真如所居之地得宝,河壖高敞,境物润茂。遗址后为六合县尉崔珵所居。西堂之间,相传云。西域胡人过其傍者,至今莫不望其处而瞻礼焉。(出《杜阳杂编》)
【译文】
开元年间,有一个姓李的女子嫁给一个姓贺若的为妻。贺若死了。姓李的就出家当了尼姑,法号真如。她的家在巩县孝义桥,因为她品行高洁,所以远近闻名,人人敬佩。天宝元年七月七日,真如在精舍窗外洗漱,忽然有一团五色的云气,从东方飘来。云雾中伸出一只手,却看不到人的身形。那只手徐徐地把一个锦囊交给真如说:“珍藏它,千万不要告诉别人。”真如谨守秘密,不敢有所闪失。天宝末年,安禄山作乱,中原一时间人心慌慌,人们一齐向南奔逃。真如也不例外,辗转流落到楚州安宜县。肃宗元年,建子月十八日夜间,真如在自己的住处,忽然看见两个穿黑衣服的人。两个黑衣人拉着真如向东南方向行走。走了五六十步,面前出现一城。城的建筑雄伟壮观,城下的兵卫齐整严肃。进到城里之后,见城中有大殿。殿上,一人穿紫衣,戴宝冠,被称作天帝。又有二十多人,衣冠和天帝差不多,被称为诸天。诸天入座之后,才让真如进去。然后诸天互相议论道:“人世间丧乱的时间很久了,杀人太多了,腥臭污秽之气直冲云天,不知如何才能拯救?”一个诸天说:“不如用神宝把邪恶之气压住。”又一个诸天说:“那就应该用第三件宝贝。”又一个诸天说:“现在邪恶之气正盛,污秽之物会聚,第三件宝贝怕不能取胜,得用第二件宝贝才能息兵平乱。”天帝说:“说得对!”于是取出宝贝交给真如说:“你去让刺史崔侁把这事奏明天子。”又对真如说:“以前交给你的小囊,里边装有五件宝贝,一般官员可以观看。现在给你的八件宝物,只有做帝王的可以看。你千万不要弄错了。”于是就详细地将宝物的名称、用法讲授给真如。而后又让黑衣人把真如送回来。第二天,真如到县府向县令王滔之言明此事。王滔之具状向州里告。州里得到王滔之的状子,正赶上刺史马上就要出行,他便把县里的状子交给从事卢恒说:“安宜县有个妖怪尼姑的事儿,太怪了,你赶紧去过问一下。卢恒便来到安宜县,审问真如,要按王法惩办她。真如说:“上帝有命令,谁敢违抗?再说这些宝贝也不是人工所能做出来的,又何必多疑呢?”于是她就把锦囊中的五件宝贝展示给卢恒。第一件叫“玄黄天符”,形如笏板,长有八寸多,宽三寸,上圆下方,接近圆的地方有小孔,是黄玉做成的,颜色像蒸熟的栗子,深沉如凝脂。有此宝可避人间兵疫邪疠。第二件叫“玉鸡”,羽毛和花纹全都具备,是白玉做成的,做帝王的用孝道治理天下,这宝贝就能在人间出现。第三件叫“谷璧”,也是用白玉做成,直径五六寸,上面米粒状的花纹,和雕刻出的没什么两样,做帝王的得了它,能让天下的五谷年年丰收。第四件叫“王母玉环”,两只,也是白玉制成,径六寸,做帝王的得了它,能让外国归顺。这些宝贝件件都光彩焕然,不同寻常。卢恒说:“这些玉都是真的,可怎么知道它们是宝呢?”真如便把五件宝贝全都端出来,往空中一举,宝光全都射向太阳,光芒万丈,仰望望不到尽头,卢恒和县吏一块观看,都感到惊异。第二天崔侁来到,卢恒便对他说:“这些宝物可能是天赐的,不是人能办到的。”崔侁又查验一番和卢恒说的一样。他惊叹不已,就报告给节度使崔圆。崔圆觉得挺怪,把真如传来,要一样一样地验看宝贝。真如说不行,崔圆非看不可,真如拗他不过,只好又拿出那八件宝物给他看。第一件是“如意宝珠”,形状是正圆形的,鸡蛋大小,光色晶莹明澈,放在屋里,明如满月。第二件是“红靺鞨”,像一个大栗子那么大,像个红色樱桃那样又红又软,看上去很容易弄碎,触一下,才知道既坚硬又沉重,很难击破。第三件是袄奴珠,其形状像个圆环,四分缺一直径足有五六寸。第四件是“玉印”,半只手大小,上面的花纹像粗而凹陷的印文,中间填上东西便现出形来。第五件是“皇后采桑钩”,二枚,长五六寸,筷子那么粗,像金的,又像银的,还像熟铜的。第六件是“雷公石”,两枚,形状像斧,长四寸,宽一寸左右,没有孔,细腻光滑酷似青玉。把这八宝放在日下,只见白气连天;把它们放到屋里,则见烛光如月。至于那镇压邪恶腥秽的办法,真如秘而不宣,谁也不知。崔圆要奏明天子,真如说:“天帝命崔侁去做此事,你硬要做是为什么呢?”崔圆恐惧而止。于是崔侁派卢恒随真如一起前去献宝。当时史朝义正围困宋州,又向南攻下申州,淮河路不通,就取道长江而上。四月十三日到达京都。这时肃宗正卧病不起。他看了宝贝之后,急忙让人把代宗召来,说道:“你从楚王立为皇太子,现在上天赐宝,从楚州那边送来,这是上天助你,你应该珍重这些宝贝才是。”代宗拜了两拜,接受上天所赐。因此得宝当天就改年号为宝应元年。他登基之后,就把楚州升为上州,把县升为望县,改安宜县名为宝应县。刺史及献宝者都有擢升。赐号真如为“宝和大师”,受宠及赏赐都胜过他人。从此以后兵乱渐息,年年五谷丰登,天下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,宝应之符果真应验了。真如所居的得宝之地,风调雨顺,万物丰茂。遗址后来由六合县尉崔珵居住。相传说,至今西域胡人走到那里,没有不望着那住所下拜的。
灵光豆
代宗大历中,日林国献灵光豆龙角钗。因其国有海,东北四方里。国西怪石方数百里,光明澄澈,可鉴人五脏六腑。亦谓之仙人镜。国人有疾,辄照之,使知起于某脏某腑。即自采神草饵之,无不愈焉。灵光豆,大小类中华之菉豆,其色殷红,而光芒可长数尺。本国亦谓之诘多珠。和石上菖蒲叶煮之,即大如鹅卵。其中纯紫。称之可重一斤。帝啗一丸,叹其香美无比,而数日不复言饥渴。龙角钗类玉,绀色,上刻蛟龙之形。精巧奇丽,非人所制。帝赐独孤妃子。与帝同泛舟于龙池,有紫云自二上而生,俄顷满于舟中。帝由是命置之于堂内,以水喷之,化为二龙,腾空东去矣。(出《杜阳杂编》)
【译文】
代宗大历年间,日林国献来灵光豆和龙角钗。这个国家有个大湖,一里见方那么大。国西有怪石,方圆几百里。怪石光明澄澈。可以照见人的五脏六腑。也叫“仙人镜”。他们国家的人有病,总是先照仙人镜,弄清楚某脏某腑什么部位有病了,就去采草药治疗,没有治不好的。灵光豆,大小像中国的绿豆,颜色殷红,而发出的光芒长达数尺。他们本国人也叫它“诘多珠”。绿豆大小的一粒灵光豆,如果和石上菖蒲叶一块煮,就能煮成鹅蛋那么大。它里边是纯紫色的,重量可达到一斤。皇上吃一丸,赞美它香味无比,而且好几天不再感到饥渴。龙角钗类似一种玉,青红色,上面刻有蛟龙的图形,精巧奇丽,简直不像人工做的。皇上把它赐给独孤妃子。独孤妃子和皇上同舟泛于龙池,二人头上便生出一团紫云,顷刻间紫云便充满舟中。皇上于是命人将此钗放到堂内,用水喷它,它便化成两条龙,腾空向东飞去。
万佛山
上崇释氏教,乃春百品香(“香”原作“山”,据明抄本改)和银粉以涂佛室。遇新罗国献五色氍毹,及万佛山,可高一丈。上置于佛室,以氍毹籍其地。氍毹之巧丽,亦冠绝于一时。每方寸(“方寸”原作“放”,据《杜阳杂编》上改)之内,即有歌舞妓(“妓”原作“之”,据明钞本改)乐,列国山川之状。或微风入室,其上复有蜂蝶动摇,燕雀飞舞。俯而视之,莫辨其真假。万佛山,雕沉檀珠玉以成之。其佛形,大者或逾寸,小者八九分。其佛之首,有如黍米者,有如菽者。其眉目口耳,螺髻毫相悉具。而辫缕金玉水精,为蟠盖流苏。庵赡匐罗等树,构百宝为楼阁台殿。其状虽微,势若飞动。前有行道僧,不啻千数。下有紫金钟,阔(“阔”原作“阁”,据《杜阳杂编》上改)三寸,以蒲牢衔之。每击钟,行道僧礼拜至地。其中隐隐,谓之梵声。盖关綟在乎钟也。其山虽以万佛为名,其数则不可胜计。上置九光扇于岩巚间。四月八日,召两街僧徒入内道场,礼万佛山。是时观者叹非人工。及见有光出于殿中,咸谓之佛光。即九光扇也。由是上命三藏僧不空,念天竺密语千口而退。(出《杜阳杂编》)
【译文】
皇上崇尚释迦牟尼氏创立的佛教,就舂百品香和入银粉涂刷佛室。赶上新罗国献来一块五色毛地毯和一尊万佛山,皇上把万佛山也放在佛室。用五色毛地毯铺地。万佛山高一丈。毛地毯之巧丽,也是冠绝一时的。每方寸之内,就有歌舞妓乐和各国山川的形象。有的可看出是微风入室,上面还有蜂蝶燕雀飞舞跃动。俯首看去,不能辨别真假。万佛山,是雕刻沉檀和珠玉而成的。那些佛的形象,或大或小,大的有的超过一寸,小的只有八九分。再看那佛的头,有的像米粒那么大,有的像豆粒那么大,但是眉眼口鼻耳样样具备,连螺髻毛发也历历可见。而发辫、衣缕、金玉、水精、蟠盖、流苏、沙石、草木以及楼阁亭台等等,形体虽然极小,但是栩栩如生,势若能动。前面行道僧人数量不在一千以下。下边有紫金钟,三寸宽,由蒲牢兽衔之。敲一下钟,行道僧便礼拜到地。同时还有隐隐的念经的声音。大概机关技巧就在这钟上。尽管这山以“万佛”为名,但是数量数不胜数。上方放一个九光扇于岩石之中。四月八日,召集两街的僧众到佛室来,以佛室为道场,礼拜万佛山。这时候人们都赞叹万佛山不是人工可以造的,等到他们看到有光从殿中发出,便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佛光。其实就是九光扇的作用。因此,皇上命一个叫不空的三藏和尚念了一千句天竺密语才退出。
玳瑁盆
宝历元年,南昌国献玳瑁盆、浮光裘、夜明犀。云:其国有酒山紫海。盖(“盖”原作“而”,据《杜阳杂编》中改)山有泉,其味如酒,饮之甚醉则经日不醒。紫海水(“水”原作“太”,据明抄本、陈校本改),色如烂椹,可以染衣。其鱼龙龟鳖、砂石草木,无不紫焉。玳瑁盆,可容十斛,外以金玉饰之。及盛夏,上置于殿内,贮水令满,遣嫔御持金银杓,酌水相沃,以为嬉戏。浮光裘,即紫海色染其地也。以五彩丝蹙成龙凤,各一千三百,仍缀以九色真珠。上衣之,以猎于北苑,为朝日所照,而光彩动摇。观者皆眩其目,上亦不为之贵。一日,驰马从禽,勿际暴雨,而裘无纤毫沾濡。方叹为异物。夜明犀,其状类通天犀,夜则光明,可照百步。覆缯十重,终不能掩其耀焕。上遂命解为腰带。每游猎,夜则不施其蜡炬,有如昼日。(出《杜阳杂编》)
【译文】
宝历元年。南昌国献给皇帝一个玳瑁盆,一件浮光裘。还有一枚夜明犀。据说,这个国家有酒山紫海。所谓酒山,大概就是山中有泉,泉水味似酒。还说喝了酒山之酒可以醉得一天不醒。紫海水,颜色有如腐烂的桑椹。可以染衣物。其中的鱼龙龟鳖、砂石草木,没有不是紫色的。玳瑁盆,可容水十斛,外侧用金、玉装饰。到了盛夏,皇上把玳瑁盆放在殿内,里边装满水,让宫中的女官拿着金银勺,酌盆里的水互相浇洒,以为游戏。浮光裘。就是用紫海水染的地儿,用五彩丝线蹙成龙凤,各一千三百个,再缀上九色真珠构成的。皇上穿着它,到北苑打猎,朝阳一照,光彩闪动,看的人都感到耀眼夺目。皇上也不觉得贵重。有一天,驰马追一只飞禽,忽然间下起暴雨,但是浮光裘一点没湿,皇上才赞叹它是异物。夜明犀,形状有点像通天犀,夜间发光,能照一百步远,即使用十层布蒙上,也不能蒙住它的光耀。于是皇上就命人把它割碎成腰带,每次出去打猎,夜晚就不用点蜡了,和白天一样。
辟尘巾
高瑀在蔡州。有军将甲知回易,折欠数百万,回之外县。去州二百余里,高方令锢身勘甲。甲忧迫,计无所出。其类因为设酒食间解之。座客十余。中有称处士皇甫玄真者,衣白若鹅羽,貌甚都雅。众皆有宽勉之辞。皇甫但微笑曰:“此亦小事。”众散,乃独留。谓甲曰:“余尝游东,获二宝物,当为君解此难。”甲谢之,请具车马。悉辞。行甚疾。甚晚至州,舍于店中。遂晨谒高。高一见,不觉敬之。因谓高曰:“玄真此来,特从尚书乞甲性命。”高遂曰:“甲欠官钱,非瑀私财。如何?”皇甫请避左右,言某於新罗获巾子,可辟尘,欲献此赎甲。即于怀探出授高。高才执,已觉体中清凉。惊曰:“此非人臣所有,且无价矣。甲之性命,恐足酬也。”皇甫请试之。翼日,因宴于郭外。时久旱,埃尘且甚。高顾视马尾鬣及左右驺卒数人,并无纤尘。监军使觉,问高:“何事尚书独不沾尘坌?岂遭逢异人,获至宝乎?”高不敢隐。监军故求见处士。高乃与俱往。监军戏曰:“道者独知有尚书乎?更有何宝,愿得一观。”皇甫具述救甲之意。且言药出海东,今余一针,力差不及巾,可令一身无尘。监军拜请曰:“获此足矣。”皇甫即于巾上抽与之。针色如金。监军乃扎巾试之,骤于尘中,唯身及马鬃尾无尘。高与监军旦具礼往谒,将请其道要(“要”原作“霎”,据明抄本、陈校本改)。一夕忽失所在。(出《酉阳杂俎》)
【译文】
高瑀在蔡州。有个叫甲知的军将,因为折欠几百万的钱款而逃避了。逃到外县离州二百多里,高瑀下令囚禁甲知,开始查办他。甲知忧愁窘迫,寝食不安,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。他的朋友们于是就为他设酒宴借以消愁。座间有客十几人。其中有一个被称为处士的。姓皇甫,名玄真。穿一身白衣。白的像天鹅的羽毛,相貌极是倜傥儒雅。人们对这位皇甫先生极尽敬佩赞勉之辞。皇甫先生只是微笑说:“这不过是小事一桩。”宴罢人散之后,皇甫先生留了下来。他对甲知说:“我曾经游东海,在那里得到两件宝物。凭这两件宝物,该能够为你解除此难。”甲知感谢不尽,要为他准备车马。他全都拒绝,步行前往。他走得很快,当晚就到了蔡州,住进旅店里。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拜见高瑀。高瑀一见到他的处士风度,不知不觉地就生出几分敬意来。他对高瑀说:“我到尚书府上来,是特地向尚书请求饶过甲知性命的。”高瑀说:“甲知欠官府的钱,又不是欠我个人的钱。公事公办,我帮得了他吗?”皇甫玄真请高瑀挥退左右,说:“我在新罗得到一条巾子,能辟尘,想要献上它赎甲知的性命。说着他伸手从怀中取出巾子交给高瑀。高瑀刚抓到巾子,就觉得体内清凉爽快,大惊道:“这不是做人臣的所能得到的,是无价之宝,甲知的性命,用它换是绰绰有余的!”皇甫先生让高瑀试验一下,看避尘巾是否灵验。第二天,就在城外设宴。当时天已久旱,尘埃极甚。骑马从城中跑到城外,高瑀看自己马尾马鬃及左右飞骑几人居然一尘不染。监军使发觉了,便问高瑀道:“为什么唯独尚书不染灰尘呢?难道是遇上了世外异人得到什么无价之宝了?”高瑀不敢隐瞒,如实说给监军。监军坚决要拜见处士。高瑀只好陪他一块去。见到皇甫玄真,监军开玩笑道:“难道皇甫先生只知道有尚书吗?还有什么宝贝,拿出来看看行吗?”皇甫玄真详细述说救甲知的意思。还说游东海时得到一巾一针,针还在手,但是针不如巾,只能让一人之身不染灰尘。监军拜谢说:“能得到这针也就足了。”皇甫玄真就从巾上抽下针来递给监军。监军马上开始试验。他骑飞奔驰,尘埃飞扬,但是他身与马鬃马尾都无尘土。第二天早晨。高瑀与监军带着礼物去见皇甫先生,要向他请教一些道术方面的要领。皇甫先生却于一夜之间不知去向了。
浮光裘 (有目无文)
重明枕
有海外国贡重明枕。长一尺二寸,高六寸。洁白类于水精。中有楼台之形,四面有十道士,持香执简,循环无已。谓之行道真人。其镂木丹青,真人之首簪帔,无不悉具。仍通莹焉。(出《广德神异录》)
【译文】
海外某一个国家进贡一个重明枕,长一尺二寸,高六寸,就像水精那样洁白。中间雕刻了楼台亭阁,四面雕刻了十个道士。道士有的拿着香,有的捧着书简,循环不止。这叫“行道真人”。那雕刻和绘画。连道士头上的玉簪和霞帔,都非常逼真。诚乃通体晶莹。
三宝村
扶风县之西南,有三宝村。故老相传云,建村之时,有胡僧谓村人曰:“此地有宝气,而今人莫得之,其启发将自有时耳。”村人曰:“是何宝也?”曰:“此交趾之宝,数有三焉。”故因以三宝名其村,盖识其事。开成元年春,村中民夜梦一丈夫者,黑簪帻,被广袂之衣,腰佩长剑,仪状峻古。谓民曰:“吾尝仕东汉。当光武时,与飞将马公,同征交趾,尝得南人之宝。其后马公遭谤,以为多掠南货,尽载以归。光武怒,将命索其家。吾惧且及祸,故埋于此地。”言未讫而寤。民即以所梦具告于邻伍中。是岁仲夏夕,云月阴晦,有牧竖望见西京原下,炯然有光,若曳练焉,久而不灭。牧竖惊告其父,即驰往视之。其光愈甚,至明夕亦然。于是里人数辈,夜寻其光,俯而观之。其光在土而出,若焰薪火。里人乃相与植准以表之。其明日,携锸具,穷表之下,深约丈余,得一金龟。长二寸许,制度奇妙,代所未识。又得宝剑一,长二尺有四寸。又得古镜一,径一尺余。皆尘迹蒙然。里人得之,遂持以诣县。时县令沛国刘随得之。发硎其剑,淡然若水波之色,虽利如切玉,无以加焉。其长二尺四寸者,盖古以八寸为尺,乃古三尺。其镜皆文迹繁会,有异兽环绕镜鼻,而年代绵邈,形理无缺。乃命磨莹,其清若上水之洁。真天下之奇宝也。县令刘君曰:“此为古之珍玩,宜归王府。可与天球和璧,焜燿于上庠。”遂缄胶其事。闻岐阳帅。愿表献天子。时陈君亦节度岐陇,得而爱之,因有其宝。由是人无知者。(出《宣室志》)
【译文】
扶风县的西南,有个村子叫三宝村。据老年人传说,建村的时候,有一个胡人和尚对村民说:“这地方有宝气,但是现在的人得不到它。它的出现将有一定的时机。”村人问道:“是什么宝?”胡僧说:“这是交趾的宝物,数量是三件。”因此,就以“三宝”为村名了。开成元年的春天,村中有人夜里做梦,梦见一个成年男子,头戴黑色头巾,身披大袖子衣裳,腰间佩一把宝剑,仪表很是古雅。他对村民说:“我曾经在东汉的时候做过官,光武皇帝时,和飞将军马公一起征讨交趾。那时候曾得到南方人的宝物。后来,马公遭到诽谤,认为他掠夺了许多南方的财物,全运回家中。光武皇帝大怒,要派人抄他的家。我怕祸及自己,就把自己得到的宝物埋到这里。”话还没说完,梦已经醒了。这人就把梦见的情形和邻居们讲了。这年五月的一个晚上,乌云遮月,天色灰暗,一个牧童望见西京原下,焕发出光芒,像当空一条白练垂挂在那里,久久不灭。牧童吃惊地告诉他的父亲,爷儿俩就跑去看,那光更亮。第二天晚上也这样。于是村里几个人凑到一起,趁夜去寻找那光。一看,那光是从地里发出的,像燃烧的柴火。人们便在这里竖了一个记号。到了天明,大家带着锹镐而来,从立有记号的地方往下挖,果然,挖了一丈多深,就挖出来三件宝贝。一是一只金龟,长二寸左右做法奇妙,从未见过;二是一把宝剑,长二尺四寸;三是一面古镜,直径一尺还多。三样东西都尘迹斑斑,陈旧不堪。村人们就带着这些东西来到县里。当时的县令沛国的刘随收到了这些东西。他把剑放到磨石上一磨,那剑立刻就呈现出水波一样的光色来,寒气逼人。它长二尺四寸的原因,大概是因为古人是以八寸为一尺,二尺四寸就是古代的三尺。那镜子花纹图案繁多,有异兽的图形环绕镜鼻。年代久远,保存完好。磨光之后,同样洁如清水,果真是天下之奇宝。县令刘随说:“这些东西是古代珍玩,是应该入王府的,那样便可以与天球合璧生辉,在大学讲堂上照耀后人。于是就书写文书上报,要把宝物献给天子。当时陈君亦在岐陇任节度使,他得见几样宝物之后,特别喜欢。以后怎样,就无人知道了。
火玉
会昌元年,扶余国贡三宝:“曰火玉”,曰“澄明酒”,及“风松石”。火玉色赤,长半寸,上尖下圆。光照数十步。积之可以燃鼎。置之室内,冬则不复亦挟纩。宫人常用。澄明酒,亦异方所贡也。色紫如膏,饮之令人骨香。风松石方一丈,莹澈如玉。其中有树,形若古松偃盖,飒飒焉而凉飚生于其间。至盛夏,上令置于殿内,稍秋气飕飕,即令彻去。(出《宣室志》)
【译文】
会昌元年,扶余国贡入三样宝物:一样叫“火玉”;一样叫“澄明酒”;还有一样是“风松石”。火玉色红,长半寸,上尖下圆。发光能照出几十步远。把火玉积攒起来,可以烧开锅。放到屋里,冬天就不用往衣服里絮棉花了。宫里的人常用这种东西。也是方国所献,澄明酒,也是方国新献,紫色,膏状,喝起来让人感到骨头都有香味了。风松石方圆一丈,玉一样晶莹清澈。那上面有树。它的形状像一棵古松仰向天空,飒飒地凉风生于其间。到了盛夏,皇上就把它放到殿内,消暑纳凉。到了秋季,寒气一来,就让把它撤出去。
马脑柜
武宗好神仙术,遂起望仙台,以崇朝礼。更修隆真室,舂百宝屑以涂地。瑶楹金拱,银栏玉砌,晶莹炫耀,看之不足。内设玳瑁之帐,火齐之床。焚龙光之香,荐无忧之酒。此皆他国所献也。帝每斋戒沐浴,召道士赵归真以下,用探希夷之理。由是室内生灵芝二株,皆如红玉。更遇渤海贡马脑柜,方三尺,深色如茜,所作工巧,无以为比。帝用贮神仙之书,置之帐侧。紫瑰盆,量容半斛,内外通莹,其色纯紫,厚可一寸,举之则若鸿毛。帝嘉其光洁,遂处于仙室,以和药饵。后王才人掷玉环,误缺其半菽,上犹叹惜久之。(出《杜阳杂编》)
【译文】
唐武宗喜好神仙之术,所以就建了望仙台。还修了隆真室。舂百宝为屑用来涂地,用瑶做柱子,用金子做拱门,用银子做门槛,用玉砌墙。莹光闪烁,百看不厌。屋里装有用玳瑁做的帐子,用火齐做的床。焚烧的是“龙光”香,饮用的是“无忧”酒。这些东西都是外国贡献来的。武宗常斋戒沐浴,召道士赵归真来探讨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道理。从此室内长出两棵灵芝来,全都像红玉一般。还赶上渤海国贡进马脑柜。这柜三尺正方,颜色很深,像茜色,做工之精巧无以伦比。皇上用这柜装神仙之书,放在床头,紫瑰盆,容量可达半斛,内外通体晶莹,纯紫色,厚有一寸,重量轻如鸿毛。皇上喜爱它的光洁,就把它放在仙室,用它和药吃。后来王才人扔玉环,将紫瑰盆打掉了半个豆粒那么大一块儿,皇上还喟叹惋惜了挺长时间呢。
岑氏
临川人岑氏,尝游山。溪水中见二白石,大如莲实,自相驰逐。捕而获之,归置巾箱中。其夕,梦二白衣美女,自言姊妹,来侍左右。既寤,盖知二石之异也。恒结于衣带中。后至豫章,有波斯胡人,邀而问之:“君有宝乎?”曰:“然。”即出二石示之。胡人求以三万为市。岑虽宝之而无用,得钱喜,即以与之。以钱为生资,遂致殷赡。而恨不能问其石与其所用云耳。(出《稽神录》)
【译文】
临川有个姓岑的人,有一次游山,看见溪水中有两块大如莲子的白色石头,自相追逐奔跑。岑氏就把两块白石捉住了。回家把它放在箱子里。那大晚上,他做了一个梦,梦见两个穿白衣服的美女,自言她们是姐妹,侍立在他的左右。梦醒之后,大概知道这两块白石不寻常,就总藏在衣带中。后来他到了豫章,有一个波斯胡人拦住他问:“你有宝贝带在身上吗?”他说:“是的。”说完他就把二石掏出来给胡人看。胡人要用三万为价购买。岑氏虽然珍爱二石,但是留着也没用,就卖了。他用这钱做谋生的本钱,就逐渐致富了。但他一直为没有问那石头的名字和用处而遗憾。